邮箱:https://www.szkyef.com
手机:19704388652
电话:400-376-1392
地址:星空体育有限公司
央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记者王娴)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近来,一堆忠实且复古的数码相机中青年用户集聚在互联网平台上,早已停产多年的数码相机纷纷“重出江湖”,而契合更多使用场景的CCD相机(基于已基本被淘汰的CCD传感技术的相机)等也强势崛起。分享欲爆棚的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手机画质,纷纷选择更加“出片”的数码相机。
谁在用数码相机拍照?智能手机人手一个的今天,数码相机究竟带来了怎样的情怀回归?数码相机的爆火又给行业带来了什么样新的生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星空体育注册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冷凇,资深自媒体人、数码玩家博主“星斗大叔”杨威。
在成像技术、像素质量等不断迭代的当下,CCD相机(使用已基本被淘汰的CCD传感技术的相机)的爆火无异于是一股“逆技术”的发展潮流。某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总量达到849万台,增长10%。出货总额增长15%,达到了53亿美元,创下9年来的最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增长25%,达到190万台。
谁在“逆技术”买过时的相机拍照?深耕摄影圈的杨威认为,相较于对像素质量、摄影器材要求极高的专业摄影博主和器材玩家,在这股复古相机浪潮中的年轻消费者,更看重的是相机拍摄中所带来的体验感。按下快门抓拍,一瞬即永恒,在这些年轻的“数码原住民”们看来,相机留住的瞬间记忆和感受所带来的情绪价值远远超过相机本身的价值,“他们期望的是以相机为媒介,于虚拟和现实之中寻找有温度的连接”。在冷淞看来,CCD相机的“复火”与情绪价值的提供有很大关系,相比较于过去追求“性价比”的消费导向,以“Z世代”为首的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情价比”,即“情绪价值”为导向的消费。冷淞认为,“个性化的社交需求”和“慢生活的仪式感”都能印证CCD相机爆火背后“情价比”导向的社会心理。
杨威解释,成像技术方面,在算法驱动的数字化时代,手机拍摄下的高像素、无瑕疵的完美成片,无形之中消解了一些拍摄背后的真实性,而CCD相机存在的噪点明显、低分辨率、色彩偏差等缺点,反倒从呈现方面补足了这部分缺失的真实性,带来了故事性和氛围感,在众多消费者看来,不完美的成像方式恰恰是该相机的魅力所在。在业内人士看来,星空体育注册照片的复古质感使得这类照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标签,即“个人爱好中的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后达到一种美美与共的情景状态”。“Z世代”的年轻人通过分享这类复古氛围感的成像照片,成功塑造个性化人设,也满足了同圈层的分享与认同需求。
另一方面,和如今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相对,CCD相机的手动操作和即时出片模式也是一种“逆潮流”,可以让使用者短暂脱离手机的高效便捷性,将其带入一场艺术沉浸摄影之旅,他们体验的往往是拍照带来的仪式感。“CCD相机的复兴,本质上是数字时代的一种情感代偿和审美的反哺。”冷淞评价道。
伴随着CCD数码相机等摄影器材复古热潮,CCD相机市场也呈现“鱼龙混杂”的景象,部分产品“一机难求”,不少机型甚至出现高溢价。在冷淞看来,“KOL(关键意见消费者)及明星的种草”“平台算法的助推”“二手市场的饥饿营销”这三方面因素是推动溢价的关键原因,而这些的原始动力则是人们对于相机的复古情怀,这就是消费的原始动能。面对市场炒作,冷淞提醒消费者需要保持警惕,侧重于相机文化消费品的属性,拒绝为溢价泡沫买单。面对“饥饿营销”“陷阱营销”这类的质疑,杨威提到,一些人奇货可居,把相机当做“理财产品”,更多消费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相机最原始的作用,使其回归到“为使用场景和体验来服务”的本质之上。“不建议任何人加价购买相机,三五百块钱买一个玩玩,一两百块钱租一个拍照,也能够留下众多瞬间的美好记忆。”
不容忽视的是,CCD复古热潮的背后除了产品的高溢价外,也带来了摄影文化的众多变化。杨威发现,在相机复古潮流的推动下,一些消费者作为“新手小白”,凭借这股相机风潮,逐渐接触摄影,爱上摄影,打开自己的摄影之门甚至走上摄影之路。“与其说年轻人拯救了数码相机,不如说拯救了摄影文化”,杨威对此评价道,在他看来,年轻人对数码相机的热情,本质上是对于摄影文化“工具理性”的一种反叛——从手机到相机,每个人瞬间的记忆并非只是社交平台上一串冰冷的数字代码,而是一份宝贵的记忆和真实的情感。
这种以非功利性为导向的休闲性、艺术性的摄影文化,使得摄影文化的发展从过去“专业化路径”的单向直达,到现如今“专业化路径”和“情怀化路径”的双向并行。在情绪价值主导下的数码相机复古热潮,也将会为未来的摄影文化带来更多的可能。